更新时间:2024-09-29
其实,并不是孩子听不进去,而是在你的说话方式上,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内心的痛苦。
让我想起来一个妈妈的例子。她因为辅导孩子的作业很愤怒,结果竟然摔碎了孩子的手机。而孩子因为被冤枉,顶撞妈妈,以此发泄自己的情绪。
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,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肯定,而父母却视而不见,只顾自己唠叨。最终,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。
举个例子,有一次,孩子因为作业没有完成,在学校被老师当众批评了一顿。回到家后,孩子冲着妈妈发脾气说:“我不想写作业,你就让我玩一会儿吧。”结果妈妈也是火冒三丈,回骂孩子说:“还学会顶嘴了吗?还不赶紧写作业!”孩子委屈地回到自己房间,关门砰的一声,留下一句话:“你们跟我一起玩吧!”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孩子的内心感受。
一个网友分享了她的经历。她说,她的爸爸总是和她争吵,把所有事情都拿出来和朋友商量。她最讨厌爸爸对她的无理取闹。她认为自己没有错,却在同样的时间做了一件不妥的事情。
那么,作为父母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
经常在家里,我们父母总是把孩子的表现当做自己的“荣耀”,并且总是把其他人的不足挂在嘴边。让孩子在这些“出丑”的事情上和自己比,永远不知道自己已经比其他孩子优秀了多少。他们不懂得如何比别人更好,永远活在别人的世界里,成为父母所说的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差,觉得孩子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。其实,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。孩子的能力有高有低,他们应该多读书。即便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是为了考大学,但是在高考之后,即使是专科也有考取的机会。
另外,有些家长一味地责备孩子,让孩子和自己作对,对孩子非常打击,否定了他们的自尊心,还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很笨。然而,在这个世界上,只有比自己厉害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人。
对于家长来说,孩子的心理健康始终是最重要的。虽然孩子并不总是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完成任务,但他们仍然需要被理解、被呵护、被认同。这种归属感已经成为孩子的精神需求。
如果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这些,他们可能会认为老师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,不喜欢管束他们。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惩罚。孩子受到学校的惩罚后,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在社会中表达自己。因此,这类孩子很难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且不会意识到自己对他人造成了伤害。
因为不能理解父母的想法,孩子也无法感受到父母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努力。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当作“工具人”。因此,家长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,给予他们一定的发言权。
由于孩子们不想听取父母的话,家长们应该给孩子申辩的机会,让他们有机会说出更多的话。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时,他们更愿意把内心话说出来,而不是一味地顺从。